電話號碼
密碼

海嘯背後

海嘯背後之恐懼的總和

何斯人

2008-10-21


   我並不覺得特區政府推出的無上限保證存戶銀行存款這種措施,跟歐美國家的救市行動,在本質上有甚麼區別,事實上,這種行動正反映著同一天空下的同一種應急辦法!君不見,香港並非是最早採用這種辦法的地區,不要說美國,許多歐洲國家如芬蘭、冰島、希臘、英國、德國、歐盟等來說,我們相對地是較慢的了。

救市?說穿了,是救金融機構,亦即是救銀行,最後才間接地救到整個大市!銀行自2、30年代國際性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以來,都只充當「救人」的角色,可是踏進21世紀首頁,卻成為了「被救」的首要對象!這是相當嚴重的情況,所以我們只要明白各國政府的大手筆行動,便不難明白,銀行及金融機構的「火災」已經燒了出來,而且更燒到了外面,隨時觸及其他「物件」而引發更大的火災!可以說,各國政府以注資救銀行體系這種現像,實乃是一種「禦敵於門外」的手段!對香港來說,這種措施只是避免了銀行可能出現的擠提危況。

這,只是金融海嘯第一波的衝擊!同樣地,只要我們參考對比上一個大蕭條的情況(亦只能如此),便不難理解為何斯人說這只是第一波的「攻擊」!我不是地理學家或者冰河博士,我不懂得施永青的冰河時期跟大蕭條如何能夠聯結起來,亦不曉得這二者有著甚麼樣的必然關係!對我或者大部份讀者來說,這絕對是一個由國際金融災難所引發的全球性經濟大蕭條!而這種蕭條還未正式大規模地爆發出來,不過,爆發可以說是無可避免的了!是否有如上一次蕭條那麼淒桑,相信地球上沒有人確實知道,因為上一個蕭條,最後終以戰爭手段來解決(二戰)問題的…。

,相信讀者們都知道,銀行是靠甚麼來「生活」的?答案是放數(欵)來賺取利息。那麼這些放出去的數(欵)是那裡來的?答案是存戶!換句話說,銀行是給存戶低於銀行放欵的利息來賺取息差養活自己。不管銀行放欵的類別如何地複雜,這是銀行謀生的基本法則。如果存戶突然大量抽走存款的話,銀行的現金週轉便出現短缺甚至緊絀。又如果所放出的貸款,出現大量斷供壞賬的話,銀行的情況便將更糟!用‘屋漏兼逢連夜雨’ 來形容這種情況,也許是最貼切不過的了。

這也就說明了為何美國財長保爾森要從那7,500億救市資金,硬要挪用了1/3的比例(即2,500億)來購買美國9家銀行的優先股,以期透過這種注資手段來挺住 ‘屋漏兼逢連夜雨’一眾的銀行!這亦說明了英國和歐盟為何亦採取同一措施!

任總說這是未雨綢繆!的確是!至少當金融機構「爆煲」的話,存戶不致出現恐慌性的行為。特區財政司曾俊華說現在還未到最壞的時候,便足以證實了未雨綢繆這句話背後引申的恐怖!

銀行已緊縮其各類按揭貸款,當然這種無可奈何(無錢)的行為最終會令商業貿易陷於停滯,畢竟做生意的人,很少是拿出百份之百的本錢而不靠銀行的借貸資金的。但是在此之前,如果大量的海外呆壞賬大得令銀行真的要倒閉的話,情況便不會是存戶這個環節的問題那麼簡單的了。

如果,我是說如果,銀行的債權人要把銀行清盤的話,所有的未到期借貸便需要提前清還了!借貸人如果忽然被迫清還他們尚未到期的按揭,相信會導致破產!當然,如果是個別銀行的問題,借貸人還可以採取轉按的方式,可是,如果所有銀行都不再接受按揭申請的話,借貸人又有那門子路?再者,如果借貸人有錢的話,他們根本也用不著向銀行借貸!這次,輪到了借貸者‘屋漏又逢連夜雨’ 了!

斯人不是危言聳聽,也不是預言家(我手中並沒有冰河論者的那種水晶球),這只是我個人根據歷史、經濟、政治、金融等情況,一些膚淺的綜合觀點。然而,這還不算是恐懼的總和!何解?大規模的商業機構結業、大規模的失業、大規模貧窮引起的社會動盪、國與國的‘生存空間’ 爭奪 、資源的爭奪…等,還未開始!
  

您可能感興趣的放盤
嘉悅半島

屯門

低層 2房

物業編號: AN240137

434

520

嘉悅半島

屯門

中層 2房

物業編號: AN243502

447

568

按這裡可以加到「我的收藏」
按這裡從「我的收藏」中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