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瞻自喜
《情迷梵高》Loving Vincent

子瞻

2017 年 11 月 21 日

 





喜歡梵高緣於他的「向日葵」,雖然他的「Starry Night」呈現出更豐富的畫面、更多的色調,帶出整體化的抽象美感,獲得較多普羅大眾的應同。然而,小的就是喜歡「向日葵」。那是糅合了無比的專注,透過藝術的展現溢出沉鬱無奈的現實世界,深深地轉進向日葵的每一條根莖、每一塊枝葉、每一片花瓣、每一顆花虆。在提起畫筆的開始,世上只有這束向日葵,向日葵即宇宙,當梵高下筆的一刻,自身的思感立即與向日葵的宇宙交互共鳴,如泣如慕、如哀如訴,協奏出狂野迷離的樂章,成為曠古爍今的絕響……




小的難以忘懷自己看見畫作時的那份感動,彷彿是突忽間穿越時空,感受到梵高的遺世獨立,洞悉到他當時於抑鬱與瘋狂間遊離太虛的情狀。一見鐘情,自那時開始,小的愛上了梵高。然後,小的才慢慢認識到梵高的背景與驚典事跡,那份生不逢時的無奈與感歎,更是教人歎息痛恨。








《情迷梵高》Loving Vincent是一部向梵高至敬的作品,電影捨卻真人及日新月異的電腦特技製作,反以最傳統的油畫,繪畫出梵高短暫的傳奇。115位畫家模仿藝術鬼才梵高的筆觸,透過梵高遺留下來的作品,勾畫出他可歌可泣的人生。電影兼容了大師的真實作品,再配合畫家們的心思妙手,最後描繪出65,000幅畫作,並以特效化成油畫式的動畫,這是電影史上的一項突破,同時也是一班畫家向梵高展現最崇高的至敬。





梵高傳奇悲慘的一生本可為電影增加無比的宣染力,然而導演卻將劇線放於梵高卒後一年,透過與他接觸的朋友、醫生、伙計,從側面勾畫出梵高的精彩傳奇。淡淡的劇情、濃濃的詩意,沒有刻意營造的傷春悲秋,反而令電影更震撼感動!現實是殘酷的,一條生命的流逝,人們可以表現得無比地冷漠。死者已矣!雖然電影中角色們都努力地為梵高盡說好話,但當藝術大師仍然在生的時候,他們都不聞不問,甚或乎是嗤之以鼻。梵高本就是不容於世,無論他出生於那一個世代,他不隨流俗的性格都注定要受社會唾棄,只有歸於塵土,其成就才會得到應同。




或許,能夠承續不朽,必需歷盡災劫。天將降大任於廝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苦其心志……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就是要面對人生的逆景,承受重重試煉,他們才有機會作更多的思考、更多的突破,始能創造出舉世推崇的曠世奇作。蘇東坡最為人稱頌的作品,也是出於他歷烏臺詩案後流放被貶的時期。





梵高的作品是超然的,他脫離了現世的風尚,致使那落得沒沒無聞,總是鬱鬱不得志。 他的一生經歷了多次苦難,窮途遼倒,受世人厭惡,結果把自己迫瘋。在藝術大師的有生之年,他甚至窮得連買畫布的錢也沒有,只能以檯布濫竽充數。他希望把自己認為珍貴的東西送給所愛的人,結果便唯有割下自己的耳朵……住瘋人院沒有幫助,唯一的解脫是沉迷創作。他吞槍自了殘生,到底是被動還是主動?即使他真的自己拿著槍桿對著自己的肚子發射,那卻仍是由客觀環境的因,結下這個悲劇的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