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號碼
密碼

瞻瞻自喜

米高積遜後感

子瞻

2009-06-30


話說前一陣子小的寫了一篇有關米高積遜的文章,冷不防竟引發無限回響。別以為那是人們對一代巨星的殞落而心有所感,實情卻是為著小的一句「一個風靡全球的傳奇人物幡然離世,每個人心內都不禁感到惋惜。」而誘使牽然大波,在小的不堪入目的專欄中居然揭起一場舌劍唇槍的罵戰,小的看之一時提心吊膽,一時卻異常欣慰,想不到小的區區的文字竟蘊釀著無盡的殺機……

首先小的在此忠心感激支持小的之各位讀者,就是為著您們的鼓勵,讓小的那些難登大雅之堂的粗劣文章也能繼續地厚顏獻醜。特別要鳴謝理奇兄!他乃小的文字中的知音,從盤古初開,小的老在滿紙荒唐的時候,理奇兄已對小的寵愛有加,一直不離不棄,對小的錯漏百出的拙文更是百般包容。其實小的見識鄙陋,又粗枝大葉,寫的文字往往誤差處處,而錯別字更是小的之致命傷。讀者只要細心觀察,便不難發現小的文章中的錯字隨處可見,小的也曾為自己的弱點而費煞思量,可是潛意式掩蓋知識,即使小的翻看作品,所有的別字也總被小的一一略過,唯有隔一段時日回顧才能發現昔日的誤差。雖然有人勸說這些小問題無傷大雅,但卻是為著這許許多多的瑕疵,令小的之文章更是不堪入目了。

對於文字,小的心底一直存在著那份絲絲的情,恆之彌久,婉轉悠長。然而坦率梗直的小的卻總是想到甚麼便說甚麼,從來不假思索,於是這心直口快的性情往往開罪了人而不自知,放諸文字亦然。說回那句無知的瘋言瘋語:「一個風靡全球的傳奇人物幡然離世,每個人心內都不禁感到惋惜。」或許小的是基於孔子云:「人之初,性本善」、「欲見其生而不忍見其死」的理論由是推之,認為縱然是個平凡的俗人,對於生命的流逝都會感惋惜,何況是一個風靡全球的傳奇人物?或許小的之一番感慨卻更是為了米高積遜的才華,親人對他死後唯一關心的竟是米高的現金放在哪,這人性的涼薄讓小的鬱鬱不歡也,遂轉而推展至「每個人」,這裡的「每個人」其實沒有代表民意的意思。當小的看到這一句自以為微不足道的話語居然引發無限爭議,小的忽然想起莊子《知魚知樂》的故事。

一天莊子與惠子在濠梁上遊玩,莊子心中愉快,繼而覺得在水中的游魚也同樣地快樂,所以魚樂也。惠子卻反駁道莊子又不是魚,怎能知道魚是快樂的?莊子回覆:「你又不是我,怎知我不知?」二人唇槍舌劍,小的不再闡明,這一回合是莊子稍勝一籌。莊子是道家的表表者,道家思想講究精、氣、神的修養,物順其本,放乎自然。惠子屬於名家,名家質重於物事的同與異,因命定名,講求分野。然而莊子的取勝之道實是用了名家偷換概念的辯難技巧,是羅輯思維的狡辯,從另一個角度看,誰勝誰負又難以定準了。

話說回來,對於代表甚麼人的一類說話,其實也沒甚準則。比方說在新聞報導中某些國家代表離世,全國人民致哀這一類說話屢見不鮮,卻沒有甚麼人會質疑。然而在歷史中也層有過一位外界評價好壞參半的領導人逝世,新聞報導發出相同的講話後主播被迫自動辭職。此外,對於四川的死難者,特首代表全香港市民向他們入作出深切的慰問,這時候卻沒有人站出來說自己很是幸災樂禍,特首不能代表香港人。這一類情況是否極具爭議性?是不是人們對善意的代表便深深受樂,對惡意的扭曲民意便感橫蠻無理?真理沒有越辯越明,從不同角度出發可以對事情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只是物事的本質從來不變,唯心度之矣。

小的其實很感激非議者的鞭策,能夠直斥其非小的才有機會改過遷善,讓自己更進一步。支持者能讓小的繼承,非議者可令小的發展,最終得益最豐的還是小的自己呢!而且小的之句話能引來那麼多的爭議,就是因為樹大招風嘛!看小的臉皮之厚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不然又怎能堂而皇之地在此侃侃而談?

既然萬世師表孔子也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小的與孔子差上離天萬丈,學習仍是小的每天努力不懈的事情,期望到了七十能有宋榮子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的境界。

您可能感興趣的放盤
嘉悅半島

屯門

低層 2房

物業編號: AN240137

434

520

嘉悅半島

屯門

中層 2房

物業編號: AN243502

447

568

按這裡可以加到「我的收藏」
按這裡從「我的收藏」中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