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號碼
密碼

代理人

YOU CAN COPY BUT YOU CAN'T RUN!

何斯人

2010-02-10


   盲目的仿效並不會讓模仿者達到了被仿效者的本質,這點我在《椰殼耳機的圖騰》的引喻中,相信是說得再也清楚不過的了。

模仿形式並不會過於困難,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曾在菲律賓住上了好幾年,長期生活於這個社會,尤其是我的金融行業身份得以讓我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圈子,也就是社會裡大部份階層的縮影。


我處身菲律賓的年代正是總統馬可斯的年代,也是一個軍政統治的年代。馬可斯政權怎麼樣並不是本文要談的內容,我只是想延伸一下模仿的內容而已。


當時菲律賓人民確有一種希望能成為美國最後一個州的情意結,不僅如此,正如大多數南洋國家所流行的價值觀文化在當時那樣,菲律賓人對於美國一切所擁有的價值文化更是無限的崇拜。


1898年美西戰爭(American-Spanish War)的結果,美國人從西班牙人手中把菲律賓奪取了過來,亦在二戰當中把這塊地方從日本人手中解放了過來,但這些都不能有效地解釋當地人對美國價值崇拜的全部情意結。



意識形態的東西不光是憑一、二次的征服或統治而能夠徹底地貫穿的。這裡當然還主要是靠著美國那種不可磨滅的「羅馬帝國」式國際地位形象!只要是商品上刻有「Made in USA」,連同她的敵人,骨子裡都會認同那就是自己造不到的上等貨色!


我是一位吸煙者,記得當時在當地要買上一包「真正」的萬寶路香煙,也得必須是要經歷黑市的途徑。雖然店舖子裡充斥著也都是如假包換的萬寶路香煙,可一律從咖啡色的吉包封條看上去便得知那不過是本地廠房生產的土貨色,真正「Made in USA」的萬寶路,除了封條顏色是藍的之外,味道當然是100%美國香煙的口味,不過最重要的相信還是一種對內對外在身心意識形態方面的那份滿足!


菲律賓人當然有其國家語言(Tagalog),不過,跟印度和巴基斯坦甚至是星架坡的這方面社會意識價值觀差不多,那就是社會地位愈高,彼此間交談話語裡便會有更多英語夾雜(甚至是以牛津口音的英語來一比教養的高下)。




英語在發展中的國家來說,可能是一種很實用及效率甚高的創富工具,也不盡能反映出菲律賓人對英語大國的價值崇拜。然而,菲律賓人最酷愛的音樂仍然是有異於亞洲其他國家,美國主流音樂之一的爵士音樂,從來在亞洲國家裡都只是些曲高和寡的知識份子「專有」音樂,在菲律賓卻幾乎成為了唯一的「國樂」。

我經常於週日從馬尼拉市中心的住處驅車幾小時到當時美國還未撤出的蘇碧灣基地附近遊逛,一座座簡陋的商場裡除了清一色都是些一看便知道是從軍事基地裡「搬出」來的美國貨品外,買家大多都是跟我一樣從馬尼拉遠道駕車而來,所不同的我只是位無聊的遊客而他們卻都是馬尼拉市集裡的散貨拆家,這些拆家可說是為著馬尼拉市民的崇美意識而來採購的。


刻有「Made in USA」標籤的商品在當地人心目中固然是優質商品的代名詞,不過這更是美國價值觀意識形態客體殖民化的一種神乎玄妙的「入侵」表現!沒有清楚標明是美國「商品」的吸食大麻習慣,每當經過別人屋外空調的排風口時,斯人都要被「二手」大麻噴得幾乎昏醉。


模仿者實際上是出於一種對被模仿者的崇拜,是仰慕成功者的一種心理,對於模仿者來說,這是對成功者價值的認同與及追求跟成功者至少表面上有一致性的憧憬。說得笑料一點,這正好像印第安人把敵人的心臟(或整個)吃掉來希望增强自己的力量那樣。


然而,始終真的要去模仿成功者,還是得必須要去模仿他們的實質。正如有些朋友說,要模仿人家成功的本質談何容易?事實上,真要去模仿人家的實質,也許必須要從人家建基立業的那一刻來開始,而且更要在中間過程中也許把極盡差異的機遇及衍生性來同質化,從這種角度來看,那些朋友的觀點也許是正確的,要同質化地來模仿成功者幾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藍海戰略》是幾年前一本甚具啟發性的書籍,然而卻也只是限於啟發性!對實踐應用等問題方面仍尚具不足。事實上「藍海」只是創新的某種表現形式而非創新的內容,如果不具創新的內容和條件在前,「藍海」便根本不能來自我地體現出來,更甭要說主動來搜尋「藍海」的那般虛無了。不過《藍海戰略》起碼對於「拿來主義」的模仿者來說於原則上仍然是壁壘分明的。


創新並不是去隨便為創而創,創新背景是有著客觀的創新條件,更不會像法蘭克斯坦博士(Dr. Frankenstein)那樣胡亂地製造科學怪人出來。創新也許並非是以人們意志為轉移或變動的,換句話說,每一個地方、每一種行業、每一家機構、甚至是個人在前進的客觀路途上,創新是解決困局所無可避免的一種機遇。


創新並不是叫人無的放矢,也許可以這樣說,創新不過是因應客觀環境或預期客觀環境上的需要而前置。就在三數年前左右,當大家都認定把樓盤廣告放到最大的報章媒體才能獲得最佳的效益時,很少人會相信今天我們幾乎都改用了一種更為有效的媒體:電腦網頁。電腦網頁並不是業界刻意苦思而創造出來的藍海,而只不過是客觀形勢的需要而已。


從任何機構的現實意義來說,創新並不會是一條要麼便選擇跳進「藍海」那樣理想化的坦途,這裡面還必須要經得起既得利益集團的頑抗。


相信沒有人現在會認為「百達通」卡是「科學怪人」了吧?事實上這是因應客觀環境需要而創新出來的一種必然性的產物,換句話說,沒「百達通」也會有類似的小資本支付工具,這是因應需要,也就是創新。美國人經歷了金融海嘯的劫難,出現了所謂「The New Normal」的新文化,專欄女作家Ran Foroohar在1月18日的《Newsweek》有如下標題:「Generation recession will make less and save more forever」,這也可說是一種適應求存的創新。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不停地變化,創新是為了更好地去適應這些客觀的變化從而在未來的競爭之中獲取優勢,這些都是模仿者所無法理喻的。而且今天創造新價值的人,在未來不斷的客觀變化之中,如果不去繼續努力保持變化的有機彈性,也許亦會一樣被未來客觀形勢所一朝淘汰!模仿者就是真要是模仿得到人家的今天,人家的明天和大後天又如何能模仿得到?




您可能感興趣的放盤
新屯門中心

屯門

低層 3房

物業編號: AN224307

603

620

新屯門中心

屯門

中層 2房

物業編號: AN238436

455

540

新屯門中心

屯門

高層 4房

物業編號: AN133590

710

1330

新屯門中心

屯門

低層 開放式

物業編號: AN238838

455

420

新屯門中心

屯門

高層 3房

物業編號: AN239019

597

600

新屯門中心

屯門

中層 3房

物業編號: AN240485

597

540

按這裡可以加到「我的收藏」
按這裡從「我的收藏」中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