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號碼
密碼

陳增濤文集

話說老莊之:老子撇開仁義講道德

陳增濤

2017-01-22


*此文章於2017年01月22日刊登*





  且不說《老子》這本書的作者是否年長孔子的老聃,或它的成書年代是否甚至晚於另一本道家的名著《莊子》,一個鮮有人知的是平常的口頭禪“仁義道德”的“道德”兩個字原來並非出自中國傳統主流的儒家思想。商周文化就有天道和人道之說,但說到道德卻是出自《老子》一書。大約五千字的《老子》共八十一章,其首三十七章叫《道經》而以後的四十四章叫《德經》,故也叫《道德經》。《論語》絕少提到“道”或"德”字,講的是仁義。反而是《老子》有“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依這句話的意思,失去了“道”失去了“德”才有儒家仁義的出現,怪不得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 , 那麼仁義並非是先驗的只不過是人類社會制度的權宜之作而已。

  其實《老子》全書的主要內容,和先秦時期的其他文獻一樣,還是治國平天下。如果說孔子是把治國的重點放在返回到西周周公的禮樂制度,老子卻是從觀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汲取靈感,也就是說對於“道”的體驗。後來在漢朝被稱為道家的因由。

  《老子》講道到底是什麼?最重要的是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在第一章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及第六章的:“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可能是由於《老子》這本書是許多人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添添補補形成的,難免解讀分歧有南轅北轍之歎。如果考慮到第四十章的:“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可以想像如下的解釋:這個被你為“無”的道是天地的開始,天地的根源。那“有”又是什麼呢?“無"和“有”此兩者是同出而異名,是眾妙之門,這使人想到人是從無中來到這個世界,而這世界的有又是因為個人的存在。神秘主義的色彩非常濃厚。所以老子搬出玄牝的概念,一個非常神奇的生殖器官,把天地,把這個宇宙萬物都由它生出來了,故“無"和“有”此兩者是同出而異名。如是說,這個道是和主觀唯心的精神對立而存在的。

  老子的德又是什麼呢?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說就是道在這世界上的顯現。易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其中指大地的厚德與老子的德遙遙相應。也難怪經常會碰到“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老子講道德和商周的傳統思想一脈相承。

  老子第三十八章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故去彼取此。” 老子只講道德不講仁義,明矣。

您可能感興趣的放盤
置樂花園

屯門

低層 3房

物業編號: AN239554

584

465

置樂花園

屯門

高層 3房

物業編號: AN238967

511

460

置樂花園

屯門

高層 3房

物業編號: AN244890

511

400

置樂花園

屯門

高層 2房

物業編號: AN245537

449

380

置樂花園

屯門

中層 3房

物業編號: AN245995

584

470

按這裡可以加到「我的收藏」
按這裡從「我的收藏」中移除